| 93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洪吉慶 | 偏執批判之數位影像:自我成長歷程剖析 | 
| 蔡佑鑫 | 都市意象視覺平面化之創作研究-以2009世運在高雄為例 | 
| 鐘沛岑 | 「12+1」實驗性混合素材設計繪畫創作研究 | 
| 許惠玲 | 從部落格看部落客自我風格呈現探討視覺意象 | 
| 黃筠惠 | 以國小多媒體融入字母與音標敎學成效研究 | 
| 白錦松 | 社會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-以真、善、美的另類性詮釋 | 
| 蔡濰安 | 蔡濰安的數位影像創作論述 : 看不見的城市 | 
| 歐惠京 | 排灣族神話「百步蛇娶新娘」繪本創作 | 
| 凌青玉 | 慟!台灣生態之殤-凌青玉海報創作論述 | 
| 洪雪芳 | |
| 林碧雲 | 黨群期單親兒童描繪家庭圖畫意涵之研究 | 
| 陳西隆 | 自然的權利─陳西隆海報設計創作自述 | 
| 戚靜娟 | 「夢會長大」圖文創作 | 
| 王承平 | 從汽車廣告看幸福空間的形塑與再現 | 
| 吳詩瑩 | 「木‧井‧再」包袱巾圖紋設計創作 | 
| 宋梅貴 | 〈愛吃糖的小鱷魚〉繪本創作 | 
| 何炳輝 | 戲八仙–以八仙為角色設定的玩偶創作 | 
| 陳佳志 | 快樂學習‧真愛高雄─以「認識高雄」為遊戲式學習的創作 | 
| 鄭國章 | 「道聽圖說」之FLASH互動多媒體設計創作研究 | 
| 江慧娟 | 顛覆傳統理財新觀念—現金卡廣告之視覺意象研究 | 
| 林蕙蓉 | 愛‧飛翔/塗鴉創作 | 
| 李紀瑩 | |
| 何志邦 | 水泥叢林之桃花源-水墨意境在數位媒體的表現 | 
| 陳婷婷 | 藝術思維之詮釋與再現:博物館文宣設計創作 | 
| 張雅珮 | 「虛實相生」-超現實主義應用於兒童展示創作研究 | 
| 94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李羿德 | 日治時期紀念戳章之視覺圖像符號研究 | 
| 吳振榮 | 武俠漫畫之視覺圖像符號研究以馬榮成《風雲》為例 | 
| 王翰逸 | 國中藝術與人文課程中設計單元跨學科統整性之研究 | 
| 陳欣如 | 生命片斷˙視覺日誌 | 
| 林承螢 | 產業群聚網站之視覺設計評量研究 | 
| 陳丁嘉 |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識別系統之創作研究 | 
| 高曰德 | <<多多妙世界>>繪本創作硏究 | 
| 鄭宇利 | 企業禮品設計之研究 | 
| 徐雪臻 | 漫游的靈魂以超現實精神呈現本我之創作 | 
| 李桂君 | 摩登獸-人獸合形之創作研究 | 
| 潘明科 | 名牌精品海報-以『林磐聳 APEX LIN』台灣精品推廣為例 | 
| 王俞雅 | 台灣創意市集的設計行銷策略之研究 | 
| 陳麗旭 | 《默墨吾語》圖文書創作 | 
| 陳靜芳 | 『獅情畫語』繪本創作 | 
| 孫祖玉 | 西方詮釋中國電影之視覺文化研究 | 
| 鄭蔚汶 | 台灣民間妖怪圖像創作之研究 | 
| 歐宗悅 | |
| 陳鴻彬 | 福爾摩沙年代記-以台灣常民造型動畫創作 | 
| 劉麗真 | 台灣、中國、日本網路表情符號的分析研究 | 
| 蔡宜珍 | 東隆宮迎王祭典之文化創意商品設計創作 | 
| 蔡幸芝 | 『愛˙勇敢』-兒童繪本創作 | 
| 馮建中 | 歡喜觀世音-幽默漫畫創作 | 
| 王 勉 | 先驗與經驗的融合 : 荷蘭楚格(Droog )團體家具設計的符號意涵 | 
| 蔡達源 | 消逝的台灣-蔡達源繪本創作 | 
| 廖繼稔 | 「臟象形變」擬態在視覺設計之創作研究 | 
| 95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曾文君 | 到底是男?還是女?繪本創作硏究 | 
| 歐家銘 | 《時間列車》繪本創作 | 
| 陳鈺婷 | 我是爸爸的小幫手繪本創作 | 
| 胡慧瑜 | 高級職業學校校徽設計視覺表現之研究 | 
| 吳季樺 | 商圈招牌視覺設計與流行文化之研究 : 以新崛江.西門町為例 | 
| 王思強 | 我愛國字臉系列公仔創作 | 
| 鄭麗君 | 區域特質元素融入國民小學校徽設計之研究創作 : 以高雄市三民區、楠梓區國小為例 | 
| 林如娟 | 「光」合作用的快意生活 : 「bb寬頻」視覺設計 | 
| 陳怡君 | 以創意市集的精神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敎學之應用研究 | 
| 戴貝羽 | 書與非書之間:論夏宇詩集設計 | 
| 林麗惠 | 適性敎材之設計開發研究 : 以中山高中美術科一年級課程為例 | 
| 李彩菱 | |
| 楊慧如 | 華麗之美 : 座椅馬賽克鑲嵌設計創作研究 | 
| 梁慧琦 | 「軟性建築」 : 以鹿港龍山寺建築形式演繹現代服裝設計 | 
| 李冠毅 | 吉祥圖案應用於壁面貼紙設計創作研究 | 
| 連聖哲 | 左營榕樹下焢土窯個案分析與品牌設計創作 | 
| 劉晏城 | |
| 賴美娟 | 以皮爾士記號觀點探討<<詩經>>中常見的鳥獸名物及其象徵意義 | 
| 高夢霞 | 寶寶愛幻想 : 台灣懷舊圖像的創意布雜貨開發 | 
| 李建德 | 校園環境之在地文化元素研究 : 以高雄縣桃源鄉.茂林鄉.那瑪夏鄉國小為例 | 
| 陳蓓儀 | 巧戲登台 : 台灣戲曲巧克力品牌設計創作研究 | 
| 楊明琇 | 大地的表情 : 環境海報創作 | 
| 陳重光 | 「台灣廟宇之奇幻旅程」繪本創作 | 
| 寧李伃容 | 劍獅形塑安平聚落之視覺意象 | 
| 謝易珉 | 『六堆鬧熱季』六堆客家文化創意設計 | 
| 97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張政昌 | 手術圖檔記錄e化繪圖設計研究 | 
| 蔡孟恬 | 高中美術敎育視覺設計單元敎學之研究 | 
| 李淑文 | |
| 鍾孟芸 | 六堆地區之客家文化商品視覺表現現況硏究 | 
| 陳冬寶 | 高雄市招牌「商店名稱」休閒遊憩之視覺文化研究 | 
| 凃宏志 | 觀音遊蹤 : 以三十三觀音為例 | 
| 侯馨婷 | 小人書 : 繪本詩創作研究 | 
| 林永興 | <<勝利之光>>封面設計之視覺意象研究 | 
| 鄭旭雯 | 裝飾紋樣之運用與開發設計創作研究 : 以飯店節慶宴會為例 | 
| 曾伊萱 | 「大樹,你有沒有聽到?」之生命敎育繪本創作 | 
| 易善馨 | 台灣神明公仔視覺符號意象之研究 | 
| 謝季蓉 | |
| 郭鳳如 | |
| 曾振瑞 | |
| 柯珊伶 | <<兎子過新年>>繪本創作研究 | 
| 邱麗玲 | 校園公共藝術之表現形式研究 : 以2000̃2009年高雄市國民中小學為例 | 
| 李心慧 | 「家,在哪裡?」 : 生命關懷電子繪本創作 | 
| 王怡雯 | 台灣糕餅包裝設計之視覺圖像表現現況研究 : 以2009̃2011年之中秋、結婚、年節三節慶為例 | 
| 柯明村 | |
| 顏淑敏 | |
| 許瓊分 | 「共生視界」 : 海報創作研究 | 
| 楊素珀 | 吉祥賀詞圖像之月曆設計創作研究 | 
| 蔡國城 | |
| 于小強 | 地方選舉廣告看板之圖像研究 : 以2010年高雄市市議員選舉為例 | 
| 林育聖 | 金門文化意象造形之研究 | 
| 99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郭佩娟 | 星巴克城市杯圖像設計之硏究 : 以亞洲為例 | 
| 余惠美 | |
| 胡秀宜 | 動物醫院視覺識別之研究創作 | 
| 宋眉蓉 | |
| 吳俊男 | |
| 楊少均 | iPad免費旅遊類行動應用程式介面設計使用性硏究 | 
| 陳鈺舒 | 聽感疊圖活動對幼兒繪畫創造力影響之硏究 | 
| 林翊芝 | <<羊人奇譚>>縫紉插畫繪本創作研究 | 
| 陳金燕 | 從地方特色看高雄市公共藝術之區域性發展 | 
| 黃淑娟 | 消費者對於市售茶葉包裝喜愛因素硏究 | 
| 余宥叡 | 廟宇文化創意商品創作-以高雄市三鳳宮為例 | 
| 陳立恩 | 「以禪入茶」品牌視覺設計創作硏究 | 
| 蕭芃芸 | <<台南傳統十六歲成年禮>>節慶文化繪本創作論述 | 
| 張簡辰慧 | 台灣可愛吉祥物之硏究 | 
| 邱玲宜 | |
| 李憲榮 | 「良食草堂」品牌視覺設計創作硏究 | 
| 許如慧 | |
| 易子齊 | <<寶島動物繪>>台灣保育類動物圖像創作硏究 | 
| 黃滿嬌 | |
| 黃子容 | 漫畫之暴力美學視覺風格硏究 | 
| 黃麗娟 | 地方特產融入國民小學美勞敎育之硏究 : 以金潭國小為例 | 
| 冼漢榮 | |
| 朱宥勝 | 美國車牌圖像表現之視覺設計硏究 | 
| 丁才傑 | Jolly Rogers應用於視覺傳達之硏究 | 
| 賴穎俞 | 以創意思考敎學策略引導在地意象設計之硏究 : 以南投縣竹山鎮為例 | 
| 陳瑋岑 | 實體百貨iOS-APP開發現況與使用者偏好硏究 | 
| 范娟娟 | 澎湖意象應用於伴手禮包裝之硏究 | 
| 曾駿文 | |
| 林金蓉 | 蛋糕裝飾視覺表現對於消費者購買喜好的探討 | 
| 孫祖儀 | |
| 100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簡文山 | |
| 賴群禾 | |
| 王靖惠 | 消費者導向之綠色包裝魅力因素探討 | 
| 歐世發 | 「時空.相遇」影像與形色創作硏究 | 
| 陳嘉萱 | |
| 林聖亞 | |
| 高靜雯 | 台南廟宇吉祥圖案之「多子多孫」象徵符號硏究 | 
| 吳勁緯 | iPhone手機遊戲APP之色彩意象icon分析硏究 | 
| 周幸錦 | |
| 張育維 | |
| 郭旭姬 | 台灣傳統漢字設計之硏究 | 
| 曾瀞萱 | 台南、高雄、屏東在地旅館之文創因子需求硏究 | 
| 夏淑萍 | 海島城市意象色彩系統建構硏究 : 以旗津區為例 | 
| 林于農 | |
| 許博翔 | 「回家」體感互動繪本創作 | 
| 張暉旻 | |
| 葉宏育 | |
| 潘鈺丹 | 民國四十至六十年代台灣瓷茶杯硏究 | 
| 柳凱馨 | 「旅圖高雄.旗津」之插畫創作論述 | 
| 孫國輝 | 西遊記角色 : 文化創意商品創作硏究 | 
| 張心柔 | |
| 陳壹郎 | 高中職設計群科色彩學教材研究 | 
| 馬詩淳 | 國中藝術與人文課程中的宗敎藝術硏究 | 
| 黃子凌 | 專題導向式學習成效之探討 : 以國中網頁設計課程為例 | 
| 陳亞莉 | 日式紋樣應用於BLOOM品牌行銷視覺之創作硏究 | 
| 許美玲 | |
| 黃亞微 | |
| 李欣霖 | 台南市「米其林綠色指南」之明信片創作論述 | 
| 張玲雅 | 臺南市五條港文化場域意象之懷舊設計硏究 | 
| 葉瑞倫 | |
| 102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謝易珊 | |
| 黃冠淇 | 城市色彩圖譜建構之研究─以高雄市左營舊城區、鳳山新城區及哈瑪星為例 | 
| 余文琦 | 高雄捷運公共藝術作品與民眾互動模式硏究 | 
| 趙文欽 | 台灣地區戶外商業立體造形廣告物研究 | 
| 張碧芸 | 高雄市日治時期古蹟建築裝飾藝術設計硏究 | 
| 李端陽 | |
| 簡太鴻 | 高雄市鳳山四大古廟之人物裝飾圖案研究 | 
| 詹述蘭 | |
| 呂孝哲 | |
| 黃麗津 | 高雄市豪華型集合住宅記號之研究 | 
| 江欣怡 | 女性角色在迪士尼動畫中的形象轉型之研究~以『冰雪奇緣』為例 | 
| 李宛庭 | 化妝品包裝視覺藝術創意加值之研究 | 
| 徐福治 | |
| 周敏華 | 「穿越異想」插畫創作研究 | 
| 黃偉章 | 高雄市高職校園公共藝術的視覺意象與表現形式之硏究 | 
| 許丞綱 | |
| 林唐嘉 | |
| 李佩純 | |
| 黃士峯 | |
| 郭美伶 | 吉祥圖案應用於蝶谷巴特Découpage拼貼之 創作研究 | 
| 楊淑惠 | 〈鄰居,知多少〉野生動物保育插畫創作研究 | 
| 林志堅 | |
| 劉蕙儀 | 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分析 | 
| 王姿蓉 | |
| 黃品森 | 高雄市自行車道環境視覺設計硏究 | 
| 施惠敏 | 設計系法學課程之調查硏究 | 
| 邱淳平 | |
| 104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張雅惠 | 自造教育現況研究 —以104~106年高屏地區藝術教育為例 | 
| 林子涵 | |
| 吳啟帆 | 美國漫畫英雄角色造型之研究—以正義聯盟為例 | 
| 蘇裕峰 | 格鬥電玩場景之敘事分析─以快打旋風(Street Fighter)為例 | 
| 歐陽宜 | 扁平高雄:高雄城市意象視覺創作研究 | 
| 李晨言 | |
| 李璟棠 | |
| 李娉儀 | 從實驗研究建構高職設計群之創造力教學模式 | 
| 沈志惠 | 漫畫人物之骨架比例教學創作研究 | 
| 周小淨 | 變形鏡頭裝置在攝影機動態對位技術的應用 | 
| 蔡惠政 | |
| 陳怡榮 | |
| 蕭涵方 | |
| 邱淑珍 | 台灣瓶裝精釀啤酒標貼設計研究 | 
| 謝龍傑 | |
| 徐曉萍 | |
| 張雅蓮 | |
| 吳承臻 | |
| 李道綱 | |
| 陳淑芳 | ﹤樂人吉祥﹥陶藝創作研究 | 
| 吳垂娟 | 藝術家的新遊牧狀態 | 
| 余淑鈴 | |
| 潘瑞琮 | |
| 黃佩嵐 | |
| 劉秀美 | |
| 趙啓弦 | |
| 106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江書婷 | |
| 何家儀 | |
| 吳幸芳 | |
| 吳俊忠 | |
| 宋玉安 | |
| 李淑媛 | |
| 洪崇毓 | |
| 郭日榮 | |
| 陳雅貞 | |
| 陳嘉玲 | |
| 楊梓玄 | |
| 達比利泱.阿利夫 | |
| 鄔皓宇 | |
| 漆詩興 | |
| 蔡孟宸 | |
| 簡梅卿 | |
| 107年入學 | |
|---|---|
| 研究生 | 研究/創作主題 | 
| 王鈺維 | |
| 王雋智 | |
| 古蕙甄 | |
| 吳玉婉 | |
| 林大為 | |
| 林宛儀 | |
| 林芯瑜 | |
| 林舜青 | |
| 劉懿德 | |
| 張淳淨 | |
| 張詠婷 | |
| 陳妤榛 | |
| 陳怡妏 | |
| 陳南孜 | |
| 陳振祥 | |
| 楊詠維 | |
| 侯國鈞 | |
| 宋惠婷 | |
 
									